教学研究

汽车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现状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0日 15:31    点击次数:

汽车学院一直重视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目标是立足学院相关专业基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凝聚特色,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研模式,注重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通过扎实建设,把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广东省汽车工程领域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示范中心,成为省内“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和“汽车安全与检测诊断技术”等专业方向特色鲜明、教学成果突出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基地。

近三年,汽车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大量创新和尝试,创新点包括:(1)大专业招生。许多高中生对师范生的就业并不了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往往重本科而轻师范。因此,学院拟开展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大专业招生,大二再分本科专业和师范专业方向。目前学院已制定相关方案,学生大一期间在本专业总成绩排名前50%可自主选择本专业的本科和师范方向,排名后50%的学生服从学院对其专业方向的安排。(2)增设第二外语课程(日语)。随着中日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的人员密切,特别是日本三大汽车厂商入驻珠三角地区以来,这对珠江三角地区日语人才的需求人员增多。因此,学院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同时,增设了日语课程,以培养出具有复合型外语的汽车专业人才,提升竞争力。(3)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开设“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特色方向,打造专业特色,增强学科专业影响力。

基于《汽车学院开展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方案》和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总体指导方针,我院教师积极开展了多项人才培养模型综合改革的研究项目,包括:(1) 2014年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车辆工程;(2)201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范专业(车辆工程);(3)2015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4)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其中省级项目-华美集团-汽车维修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级项目-汽车电控与检测技术应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电动汽车技术应用实践教学基地(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上述所有项目仍处于建设阶段,进度良好,有的已经取得较丰富的建设成果。

学院十分重视本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教学效果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院每学年组织召开一次以上教学研讨会,交流探讨学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情况。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扩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展省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推进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进一步开创新途径、新载体、新形式,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鼓励并支持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微课,学院必修课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比例为85%。

在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建设方面,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针对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等汽车专业,积极联系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依据专业方向发展需求,与多种不同性质企业合作,包括汽车制造厂、汽车电子科技公司、汽车研究院、汽车专修厂、变速器再制造厂等,建立良好产学研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有华美汽车集团、广州全球花都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广州奥得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山大学电动车研究院等,与学院合作共建了多个工程中心或实习基地,同时注重不断加强实质联系、交流与深度合作,比如,在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学生的实习内容丰富,有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事一些横向研究课题,双方都有受惠;在奥得卡汽车电子科技公司,学生得到各种汽车技术服务的实践机会,同时,学生有时候也能为企业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解决一些技术疑问;汽车修理厂非常欢迎我院汽车专业学生的实习,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寻求更多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多样化,除实习基地形式外,汽车学院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再制造企业联合建立了汽车绿色再制造研究中心,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汽车技术应用综合能力。此外,合作科技开发、技能培训、科研平台基地建设等都是汽车学院与基地常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汽车学院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人才培养工作,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