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从国学经典引述看——习近平论作风建设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5日 16:47    点击次数: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双套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便自视为天下万国之主,天京被称作“小天堂”,于是大建宫室,穷极壮丽,宫中王娘女官,鲜衣华服。因洪秀全带头,讲究享受与排场、挥霍公共财物的奢靡之风便如病疫一样滋长。作风变了,“人人平等”这一口号的号召力也小了,人心也就散了。

扎实的干部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核心竞争力。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早在2011年,习近平同志就撰文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作风的具体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马上出台“八项规定”,从具体工作角度抓党风建设,并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自上而下做起,使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极大地推进了党的作风建设。我们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理论,有利于凝聚社会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有多年地方工作经验,深知党风建设对凝聚人心、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意义。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后,他在多个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价值。在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在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他都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强化党风建设极为重要和紧迫。

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已有的优良作风有些许消磨,不良作风在新的环境下开始滋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足见作风建设的紧迫性。党在未取得执政地位以前,党员和群众一样,都是平等的,由此形成了许多优良作风。在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后,党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党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在客观上会使执政党及其党员脱离群众,甚至导致权力的扭曲和异化,滋生不良作风。

革命时期保持优良作风,一旦夺取政权后马上出现腐化堕落,这在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很常见,甚至有些农民起义在还未取得完全胜利时就已经奢靡成风。比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便自视为天下万国之主,天京被称作“小天堂”,于是大建宫室,穷极壮丽,宫中王娘女官,鲜衣华服。因洪秀全带头,讲究享受与排场、挥霍公共财物的奢靡之风便如病疫一样滋长,金盆玉盂固不用说,连“净桶夜壶俱以金造,其伪丞相等碗箸亦用金打”。领袖人物如此,各级官员人等自然上行下效,竞相猎取圣库物资。1853年前九个月,太平天国“圣库”尚存八百余万金银,到1854年春便只存百万不足。到这个时候,洪秀全设想中“人人平等”的天国,事实上已经蜕变、崩塌。而曾经食不果腹的洪秀全,出入前呼后拥,坐六十四抬大轿或三十二抬大轿,排场不逊大清帝王。作风变了,“人人平等”这一口号的号召力也小了,人心也就散了。

苏共亡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在党风建设上失败,导致苏共各级领导不了解民情、民意,脱离群众,无视民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在党内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和特殊的利益阶层。到苏共末期已不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其自然被人民所抛弃,导致先亡党后亡国。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外界诱惑增多,加之现行体制不完善,也导致党员作风发生变异。环境很容易影响人的行为决策。比如刘青山在国民党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艰苦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都曾奋不顾身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可是,他却在全国胜利后两年多的和平环境中,经不起利益的考验,堕落蜕化了,变成国家的蛀虫了。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被自觉不自觉地,有的甚至主动地带到了党内,加之体制不够完善,甚至有个别领导用手中的权力换取个人私利,进而出现了权与权、权与钱、权与物、权与色的交换,党内便发生腐败现象。

这些都说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作风建设作为执政的突破口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们党及党员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这是不容置疑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但与此同时,在党风上也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放松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价值观扭曲,在运用权力过程中,不是执政为公,而是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家庭、为亲属谋取私利。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为一己之私、为一己高升处处作秀,搞虚假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导致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些党员干部追求奢侈、庸俗、浮躁,而对群众疾苦冷漠处之,忘记了我们党的使命和宗旨,激化了党群关系。

其次,“四风”问题,使一些党员干部官德失范,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大兴。甲午海战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清军军官的素质太低,而海军素质之低,其根子就出在选拔任用军官的风气不正上。因为清朝开国以来,奉行“首推、首崇、首倡满洲”的基本国策。在用人上,若宗室之人可用,先用宗室,然后是满洲旗人,再后是汉军旗人,最后是汉人。满人一直以皇帝的嫡系自居,自视高人一等,久有排汉之风,这种风气在官场更是弥漫一时。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负责全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自设立以来,这些职务全部由满人担任,汉人从来无缘问津。除此之外,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军官队伍人身依附之风严重。作为清王朝最重要的国防力量和几乎唯一具备近海大战能力的北洋海军,有四个很重要的部分:天津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衙门,及其直辖的天津枪械局;北洋舰队;北洋军港;北洋海军的陆防。这四大部分的主要分管者,全是李鸿章的亲信,并且,他们几乎全部都是才不济德,甚至贪婪愚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这样的用人体制怎么能不失败?

再次,“四风”问题,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低,不读书不学习,不了解实际乱决策。习近平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在近20次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有三分之二的讲话都强调领导干部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干部把读书学习作为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但一些党员干部根本不学习,学习劲头不高,学风不端正。

这些问题既是党风不正的结果,又严重恶化了党风,败坏了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抓党风建设是及时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还提出了许多加强党风建设的明确要求。从现实看,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建设的论述,要狠抓党风建设,用优良的党风来凝聚党心、民心。

首先,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八项规定”的落实,有效改进了党风,并带来政风和民风的好转。党风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干部作风的改变,“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作风建设的切入点,需要认真落实,尤其是针对贯彻中出现的问题,强力推进,在机制上抓推进,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防止“一阵风”和“周期律”,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其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为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因为作风有三个特点:一是作风无小事。“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严重问题大多都是由作风问题引发,轻者个人犯错误,重者亡党亡国。二是作风不小视。吃吃喝喝、奢侈浪费、脱离群众、好大喜功等表象背后,是思想路线正不正的问题,是党性纯不纯的表现。三是作风不好治。党内一些不正之风治而复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初就抓作风建设的立足点,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